南京,山雄水秀,地杰人靈。形勝名跡作為南京獨特的文化地標,成為歷代畫家重要的創(chuàng)作題材。明代《金陵四十景圖詠》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被收入《江蘇文庫》,作者朱之蕃也被《江蘇文庫》列為江蘇名人。這是金陵歷代風景中完美的組圖之一,為清代“金陵四十八景”奠定了基礎(chǔ)。
根據(jù)《江蘇文庫·研究編》中“江蘇歷代名人詞典”介紹,朱之蕃祖上世居茌平(今屬山東聊城),他則生于南京,在萬歷二十三年(1595)考中狀元,官至吏部右侍郎。
【資料圖】
蘇州市吳江區(qū)圖書館館員姜雨婷是《江蘇文庫·書目編》中《金陵四十景圖詠》提要的撰寫者,她介紹:“朱之蕃不僅才華橫溢、能文善詩,書畫也是一絕?!备鶕?jù)史料記載,朱之蕃“工繪畫,竹石兼東坡神韻,山水酷似米芾等大家。又工書法,真、行書師法趙孟頫,得顏真卿、文徵明筆意”。
朱之蕃的字畫不僅國內(nèi)聞名,在海外也大有名氣?!督K歷代名人詞典》記載了朱之蕃的有趣故事。1605年,他奉萬歷皇帝之命出使朝鮮,當?shù)厝搜瞿街鞝钤拇竺?,紛紛拿出名貴的貂皮、人參等作為禮品,請朱之蕃作畫寫字。后來他將所獲禮品全部出售,另外購買了書畫古器,所以他的收藏富甲南京。如今,南京莫愁路有朱狀元巷,就是因為朱之蕃曾經(jīng)居住在這里。
在朱之蕃之前,南京已產(chǎn)生了金陵八景、十景、十六景、二十景,那么朱之蕃為什么會繪制金陵四十景呢?
《金陵四十景圖詠》里的“鐘阜晴云”
《金陵四十景圖詠》卷首序稱:“宇內(nèi)郡邑有志,必標景物,以彰形勝、存名跡。金陵自秦漢六朝,夙稱佳麗。至圣祖開基定鼎,始符千古王氣,而龍盤虎踞之區(qū),遂朝萬邦、制六合?!?/p>
姜雨婷道出了朱之蕃創(chuàng)作的初衷:“序中表達了‘景物’對一個城市的重要性,朱之蕃認為之前以八景、十六景題詠金陵者,不足以觀金陵名勝全景,所以自己要為龍盤虎踞的金陵‘彰形勝、存名跡’?!痹趧?chuàng)作過程中,朱之蕃極為用心?!八延懹涊d,得到了四十景,并囑托畫家陸壽柏(生平不詳)親自到景點去,根據(jù)實景逐一描摹,然后自己一一寫了引言,記錄地理位置、古今沿革以及可看的景色,并且在后面附詩一首,編成《金陵四十圖詠》一書?!?/p>
南京地名專家王聿誠認為朱之蕃的《金陵四十圖詠》也繼承了前人的成果,“最直接的淵源是萬歷年間余孟麟所著《雅游編》中的二十景,而且中間還有一段故事”。
據(jù)王聿誠介紹,明萬歷二年(1574),余孟麟殿試奪得榜眼,授予翰林院編修。他辭官以后,一共寫了二十首金陵風景詩,并且約好友焦竑、朱之蕃、顧起元一起為二十景賦詩。余孟麟?yún)R總成《雅游編》,每個景名下都寫有小引,簡明扼要地記載了景點位置、主要景觀及其來歷。
《金陵圖詠四十景》報恩燈塔
天啟三年(1623),朱之蕃再次見到余孟麟家藏《雅游編》刻本,此時余孟麟、焦竑都已去世,朱之蕃無限感慨,決定將勝事延續(xù),以此來紀念舊友。因為自己年老患病,已不可能實地探訪,只能通過搜檢文獻的方式,覓得金陵美景四十處。
與二十景相比,四十景有哪些變化呢?王聿誠介紹:景名統(tǒng)一為四字,更加有了詩意。如“鐘山”改為“鐘阜晴云”,“雨花臺”改作“雨花閑眺”,“燕子磯”改作“燕磯曉望”,“靈谷寺”改作“靈谷深松”,“達摩洞”改作“達摩靈洞”,“清涼山”改作“清涼環(huán)翠”,“梅花水”則放大為“幕府仙臺”?!堆庞尉帯烦偷奶厣驳靡岳^承,每一景都有朱之蕃與南京太常寺卿杜士全的七律唱和。
朱之蕃的四十景景點排序也很有“講究”,他在序中特意強調(diào)了金陵“龍蟠虎踞”的“王氣”。
《金陵圖詠四十景》石城霽雪
比如《金陵圖詠四十景》前四景依次為:鐘阜晴云、石城霽雪、天印樵歌、秦淮漁唱。為什么“鐘阜”“石城”排在最前面呢?研究者呂曉認為,從兩景的小記可以看出端倪:“改鐘山之名曰蔣山。南北并連山嶺,其形如龍,故孔明稱為鐘山龍蟠?!薄耙蚴^山塹鑿之,陡絕壁立,孔明稱石城虎踞,是其處也?!?/p>
后面景點為天印山和秦淮河,其實是對金陵王氣的進一步闡釋。天印山是南京城南的方山,據(jù)說當年秦始皇南巡至金陵,有方士見方山形如“天印”,認為金陵地形有王者之氣,于是秦始皇下令掘斷連岡(方山以西)以通河水,泄其王氣。后人誤認為此水是秦時所開,所以稱為“秦淮”。朱之蕃將鐘山、石城、方山、秦淮列于四十景之首,用意顯而易見。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民仆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