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詞語】簠簋 【讀音】fǔ guǐ 【解釋一】簠與簋。
(相關(guān)資料圖)
2、兩種盛黍稷稻粱之禮器。
3、 ①《禮記·樂記》:“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
4、”亦借指酒食、筵席。
5、 ②《晏子春秋·雜上十二》:“ 景公飲酒,夜移于晏子之家……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聲,愿與夫子樂之。
6、’晏子對曰:‘夫布薦席,陳簠簋者,有人,臣不敢與焉。
7、’” ?、勖?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田)穰苴對曰:‘夫御寇敵,誅悖亂,臣請謀之。
8、若夫布薦席,陳簠簋,君左右不乏,奈何及于介胄之士耶?’” 【解釋二】猶苞苴。
9、指賄賂。
10、 明·沈德符 《野獲編·臺省·王聚洲給事》:“ 滇人王聚洲 ,以庶常授工科給事,素有才名,慷慨論事,物情甚向之。
11、忽為鄭御史環(huán)樞所劾。
12、專指其簠簋,穢狀滿紙。
13、王不待處分竟歸。
14、” 【成語】簠簋不飾 〖解釋〗對做官不廉正者的一種婉轉(zhuǎn)的說法。
15、不飾,不整飭。
16、 〖出處〗《漢書·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飾’。
17、”亦作“ 簠簋不脩 ”、“ 簠簋不飭 ”。
18、 〖示例〗①唐·顏真卿《贈司空上柱國隴西郡開國公李公神道碑》:“公下車,召人吏告之曰:‘官吏有簠簋不脩者……未至前一無所問,而今而后,義不相容。
19、’” ?、凇独m(xù)資治通鑒·元成宗大德三年》:“樞密臣受人玉帶,徵贓不敘,御史言法太輕, 博果密曰:‘禮,大臣貪墨,惟曰簠簋不飭。
20、若加笞辱,非刑不上大夫之意也。
21、’” 【成語】簠簋不飭 〖解釋〗簠、簋:都是古代食器,也用作放祭品;不飭:不整飭。
22、借指貪污。
23、舊時彈劾貪吏常用此語。
24、 〖出處〗《漢書·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飭’。
25、” 〖示例〗至夫~,下官不職者,吾居是邑則不敢非。
26、 ◎明·趙弼《繁邑古祠對》 【成語】簠簋之風(fēng) 〖解釋〗指官吏貪財(cái)受賄的風(fēng)氣。
27、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jì)聞》卷六:“ 萊陽趙侖閬仙,康熙二十一年督學(xué)江南,力矯時風(fēng),清廉自矢。
28、過江擊楫曰:‘某若一毫自私,不能生渡江北矣。
29、’于是干謁不行,孤寒吐氣,簠簋之風(fēng)為之一變。
30、”。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