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媽媽是這個世界最辛苦的“職業(yè)”。有的媽媽為了全心照顧孩子,選擇放棄事業(yè)回歸家庭,但在孩子長大后,想要再回職場,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近日,一條關于“媽媽崗”的消息引起了討論。
(資料圖片)
據工人日報5月14日報道,廣東省人社廳發(fā)布了《關于推行“媽媽崗”就業(yè)模式促進婦女就業(yè)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鼓勵用人單位拿出部分專業(yè)技術和管理崗位用于“媽媽崗”設置,鼓勵引導“媽媽崗”實行靈活上班和彈性工作的方式。
什么是“媽媽崗”?根據《征求意見》,“媽媽崗”主要用于吸納法定勞動年齡內對12周歲以下兒童負有撫養(yǎng)義務的婦女就業(yè),工作時間、管理模式相對靈活,與其他崗位同工同酬。這使“寶媽”們在照顧家庭之余,重返職場實現就業(yè)增收,有效緩解經濟壓力,促進家庭和睦。
實際上,這種用工模式并非第一次被提出,2022年,廣東省中山市就出臺了“媽媽崗”新就業(yè)模式政策。但目前很多“媽媽崗”多存在于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的低技能崗位,往往門檻較低、晉升空間較小,雖然工作時間靈活但普遍報酬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征求意見》很可能改善這種現狀,其中特別提出,鼓勵用人單位拿出部分專業(yè)技術和管理崗位用于“媽媽崗”設置。從低技能崗到專業(yè)技能崗,從勞動密集崗到管理崗,“媽媽崗”在“進化”,這種“進化”彌補了對較高素質職業(yè)女性生育后再就業(yè)保障的不足。
從長遠看,“媽媽崗”的這種“進化”值得推進。隨著數字技術不斷普及、企業(yè)數字化轉型不斷推廣,許多專業(yè)技術和管理崗能夠通過遠程辦公滿足工作需要。近兩年來,不少企業(yè)針對女性職工發(fā)布可彈性工作招聘信息,這種新型辦公形式打破了職場與家庭的絕對界限,讓女性職工可以實現生活工作“兩手抓”。
如今,女性生育意愿一再降低,究其原因,是許多職業(yè)女性不愿意面臨“事業(yè)”與“家庭”的單選題,“生還是不生”成了許多家庭難以抉擇的問題。對此,一些城市出臺了延長女性產假、生育補貼等等鼓勵生育的政策措施。然而此類措施卻招來大量質疑,因為其簡單粗暴地將女性的生育成本轉嫁給企業(yè),進而擠壓女性職場的生存空間。
同樣,也有人對《征求意見》持謹慎的觀點,認為“媽媽崗”的設立會適得其反,因為“媽媽崗”的設立實際上是給女性特權,這在無形中增加了企業(yè)使用女性員工的用人成本,給職業(yè)女性添堵。因此,在落實“媽媽崗”的同時,相關部門也應注意,將企業(yè)責任更多地升級為社會責任,給企業(yè)提供支持,進一步增強企業(yè)設立“媽媽崗”的積極性。
“大女主”的成長路線不需要女性斷情絕愛,“家庭”與“職場”也不該變成單選題?!皨寢實彙弊屄殬I(yè)女性的“家庭”與“事業(yè)”可以兼得,這才是女性生得起,敢于生的底氣。生育問題關乎國家大計,須多方合力才能讓育齡女性真正感受到“友好”。彈性辦公的形式值得其他城市探索,促進生育需要更多“媽媽崗”。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統(tǒng)籌:陳若松 編輯:韓靜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獨家原創(chuàng),版權為鄭州報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正觀新聞)所有,轉載或者引用請注明來源及作者,如有違反,依法保留追究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