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月14日電(記者郭方達、王暉)自從床頭安裝上了一個“小設備”,王慧璉心里踏實多了。
年過七旬的王慧璉居住在天津市北辰區(qū)盛康園小區(qū),獨居、空巢老人多是這個社區(qū)的一大特點。上門走訪對社區(qū)工作人員而言一直是不小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面對突發(fā)情況,很難及時有效應對。天津市“銀發(fā)”智能服務平臺的接入,給社區(qū)里老人的生活帶來了改變。
(資料圖片)
前些日子感染新冠病毒,王慧璉出現高燒氣喘等癥狀。一天深夜,她的癥狀加重,深感不適的她想起不久前安裝在床頭的一鍵報警裝置,趕忙按了下去,他的女兒與社區(qū)值班干部立刻就收到了報警信息。
不過幾分鐘的時間,社區(qū)干部就帶著一些應急藥品敲開了王慧璉的家門。服下藥品,再加上有人陪護,王慧璉的狀況穩(wěn)定了不少。外地的女兒打來電話,也終于放心了。
王慧璉床頭的設備是天津市推廣老年智能服務平臺的終端之一。“北辰區(qū)自2022年11月開始正式推廣使用天津市‘銀發(fā)’智能服務平臺,為區(qū)內高齡、獨居等需要特殊關照的老人統一安裝紅外探測器及SOS一鍵報警器,計劃安裝1萬戶?!北背絽^(qū)大數據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李晨光說,通過安裝紅外監(jiān)測、一鍵報警等智能設備,數據平臺能夠收集匯總分析數據,遇到異常數據實時報警,“老年人相當于多了一位護工?!?/p>
自該智能服務平臺應用以來,北辰區(qū)共處理3280起平臺反饋的預警事件。通過智能感知設備的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測,社區(qū)網格員能在平臺及時接收預警提示,第一時間與老人或家屬取得聯系。如果出現意外情況,值班社區(qū)工作人員會在短時間內從居委會趕到居民家里,滿足及時救治需求?!斑@是給我們免費上了一份安全保險。”王慧璉說。
高紀娥向記者介紹床頭安裝的一鍵報警裝置。新華社記者 郭方達 攝
63歲的獨居老人高紀娥也是這項舉措的受益人,她視力不好,總是讓女兒擔心?!拔乙莾商鞗]怎么動彈,這設備就會報警,女兒能最快收到消息,社區(qū)干部們也會第一時間上門?!?/p>
對于這項暖心工程,高紀娥贊不絕口:“社區(qū)的年輕干部都像自己孩子一樣,給我講解設備的作用,還時不時上門看看我哪兒不方便?!?/p>
幫老人添一雙眼、多一雙手,是這項工程的初衷。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干部宮敬民說,老人家中用水用電用氣等數據也是判斷是否出現異常情況的一個側面指標,“如果經過數據分析發(fā)現異常,系統就會自動撥通家屬電話,網格員也會及時登門。”
據了解,天津市“銀發(fā)”智能服務平臺采用“1+3+4”的服務模式,即1個市級服務平臺,水、電、燃氣3項數據,配備紅外探測器、SOS一鍵報警設備、智能血壓儀、智能手環(huán)4類智能感知設備。
“平臺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手段實現應急救助一鍵呼叫,基層服務一鍵到達?!碧旖蚴形W信辦、市大數據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平臺服務已覆蓋天津市13個區(qū),累計為全市4萬余戶家庭提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