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鑿壁偷光,漢語成語,拼音是záo bì tōu guāng,原指西漢匡衡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
2、后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學習的事情。
3、成語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示例一個說要用功,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的志士。
(資料圖片)
4、 ◎魯迅《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1]成語辨析:【同義】囊螢映雪、焚膏繼晷、鑿壁借光【反義】不學無術、目不識丁、胸無點墨[1]成語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
5、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6、”[1]成語故事:西漢時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學識淵博。
7、匡衡小時候家境貧苦,上不起學,但是他特別渴望讀書求知,每天幫父母干完活都會去私塾門口聽先生講課。
8、“那個窮小子匡衡又來偷聽我們上課了。
9、”“文大郎,他不是你們家的鄰居嗎?”“匡衡,送你個蘋果。
10、”文大郎把蘋果砸到匡衡的頭上,哈哈大笑的走開了。
11、這時先生走過來,說:“匡衡,你又來了。
12、”匡衡說:“是的先生,我很想學習。
13、請問先生,是不是聽了您講的這些書,我就能學會所有的知識了呢?”“不不不,這些書只是茫茫書海中的一朵浪花。
14、要想成為真正有用的人,必須博覽群書,做到胸中有文章。
15、難得你這么好學,你每天都可以從我這拿走一本書,回家要好好地讀,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就來問我。
16、”“真的!謝謝先生。
17、”“跟我來吧,我?guī)闳俊?/p>
18、”正要溜出去玩的大郎被文老爺抓個正著,“好哇,你又出去玩,今天的書背會了嗎?背不對看我怎么收拾你。
19、”“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莫我肯顧。
20、逝……逝將去女。
21、”“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22、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23、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24、逝將去女,適彼樂國。
25、”只見騎著牛的匡衡嘴里振振有詞的從家門口路過。
26、文老爺看著匡衡,生氣地對大郎說:“你聽聽你聽聽,樂國樂國人家都背下來了,你真給我丟臉。
27、今晚關你禁閉,背不熟別睡覺了!”匡衡回到家高興地說:“媽媽,先生借我的書。
28、”匡衡母親看著微弱的光,“看不見就明天再讀吧!”“?。恳窃奂矣邢灎T就好了。
29、”這時匡衡看見墻上透過一束光線,“亮是亮,可惜太細了,我來把它鑿大些。
30、太好了,光線好像大了一些,可是還是有點小,再鑿大一些。
31、哐哐哐,這下差不多了。
32、”正在背書的大郎聽見“哐哐哐”鑿墻的聲音,本來心里很害怕,突然發(fā)現(xiàn)墻上出現(xiàn)了一個大洞:“有有有賊呀,有賊。
33、”文老爺聞聲趕來:“好哇,在我們家墻上鑿洞,想搶偷東西呀?小小年紀就學做賊,走,跟我去官府。
34、”“我不是做賊,我,我只是想看書。
35、”文老爺聽后,說:“給我看看可以嗎?文老爺拿起書透過那一束光線,又說道:“真是一個好學之人哪!這樣的孩子何罪之有,以后你就到我家里和大郎一起讀書吧!”從此以后,大郎和匡衡一起學習。
36、鑿壁偷光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時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的故事。
37、現(xiàn)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的人。
38、在西漢,有一個非常貧困的小孩,名字叫匡衡,他很熱愛學習,但是因為家里貧窮,白天要下地勞動,只有晚上才有時間看書學習,但到了晚上天黑什么都看不清,家里也買不起油燈,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看到鄰居房屋透近的光亮,所以匡衡借光讀書。
39、但最終還是被鄰居發(fā)現(xiàn),鄰居不是太友好,惡意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么書呢!”匡衡是比較有志氣的,所以在鄰居墻上鑿了個小洞,借光讀書,日復一日,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后來專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40、擴展資料匡衡,字稚圭,東??こ锌h人,西漢經(jīng)學家,官至丞相,曾以“鑿壁偷光”的苦讀事跡名世。
41、匡屬家世代務農,但匡衡卻十分好學,勤奮努力,由于家境貧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幫工以獲取讀書資用。
42、匡衡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
43、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44、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
45、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
46、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jié),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47、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
48、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
49、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
50、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
51、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52、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
53、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54、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學習,勤儉節(jié)約,后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55、這個故事也就是人們傳頌的鑿壁偷光,又做鑿壁借光。
56、鑿壁偷光的意思 鑿壁偷光這個成語表面上的意思是在鄰居相隔的墻上鑿開一個洞,偷偷地借鄰舍的燭光讀書,實際上是用來形容家里貧窮而讀書刻苦的人。
57、鑿壁偷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只有克服艱苦的環(huán)境,奮發(fā)圖強,才可以登山成功之巔。
58、鑿壁偷光典故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59、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60、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
61、”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62、(選自漢卷二》) 西漢時期,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非常喜歡讀書,但是家中并沒有蠟燭。
63、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
64、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
65、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66、于是,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
67、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68、 匡衡就這樣刻苦地學習,后來成了一代大學問家。
69、鑿壁偷光,漢語成語,拼音是záo bì tōu guāng,原指西漢匡衡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
70、后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學習的事情。
71、鑿壁偷光這個故事的大意是:古時候有個窮苦的孩子,他勤奮好學、酷愛讀書,而且不分白天黑夜。
72、可是家里窮,沒有蠟燭,于是他晚上就跑到一戶點著蠟燭的人家去,鑿開別人的墻壁,利用從墻縫中偷出來的光看書。
73、當時學完這個故事,也沒多想,就覺得這個孩子真的挺用功,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74、可是后來,仔細一想,他為了自己的學習,而鑿了人家的墻壁,似乎有點不大厚道,這是典型的損人利己,到底值不值得稱道?還有就是:蠟燭那么小的光,在外面能看到么?不會成近視眼么?當然,這只是閑暇之余的玩笑罷了。
75、可是后來,當我們仔細去了解這個鑿壁偷光的孩子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他長大后,竟成了貪污犯!。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