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人類歷史、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它可以是無限大的,大到可以記錄上千年的文明,也可以是無限小的,小到把文明濃縮到一塊巴掌大的玉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jù)了解,隨著近幾年民間收藏熱的興起,各地民辦博物館也快速增多。與此同時,由于種種原因,許多民辦博物館并未在相關部門登記注冊,已注冊的博物館也普遍面臨資金短缺、運營困難、場地多變等現(xiàn)實問題,有的不得不關門。記者近日走進民辦博物館,感受他們的冷與暖。
浙江超一半博物館是民辦的
民辦博物館準確的說法叫非國有博物館,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收藏、保護并向公眾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huán)境的見證物,由社會力量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國有文物、標本、資料等資產(chǎn)設立,經(jīng)登記管理機關依法登記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非國有博物館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0年,國家文物局等七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促進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意見》。2013年,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首次從博物館免費開放專項補助經(jīng)費中列支1億元,專門用于扶持非國有博物館。為進一步推動非國有博物館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2017年7月17日,國家文物局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推動非國有博物館發(fā)展的意見》。
截至2019年底的數(shù)據(jù),我國非國有博物館1710座,占全部博物館數(shù)量的30.89%。目前,浙江經(jīng)民政部門核準并在文物部門備案的博物館約420家左右,非國有博物館數(shù)量占據(jù)一半以上,實際存在并向公眾開放的非國有博物館數(shù)量更多。
沒開始采訪民辦博物館前,記者腦海中浮現(xiàn)的館主是中國第一家民辦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的形象:腹有詩書,有錢任性。陸續(xù)走訪了七八家大小不一的民辦博物館,采訪了省市區(qū)幾個收藏家協(xié)會秘書長、專委會主任,和省文物局主管部門面對面溝通后,才覺得這一趟采訪有點艱難,這七八家中,陷入困境的民辦館多,活得滋潤的少,直到發(fā)稿前,如何走出困境的答案尚在找尋之中。
因為熱愛一直堅守,幾家歡樂幾家愁
3月18日,由浙江省收藏協(xié)會玉器委員會與杭州宋代玉器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的“玉鑒宋韻·江南雅集”主題活動在杭州宋代玉器博物館舉行,省收藏協(xié)會玉器委員會主任、杭州宋代玉器博物館館長何少峰邀請了60余位玉器愛好者為大家講解并欣賞把玩交流。這樣風雅的品鑒活動、專題講座、研學游常在上城區(qū)四宜亭路32號這家宋代玉器博物館舉行。博物館于2018年在皇城根開館,租用相對獨立的3層樓做展陳,曾經(jīng)在銀行工作過幾年的何館長長袖善舞,知名度越來越大,今年年初,博物館剛被確認為第五批杭州市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采訪中何館長說的最多的就是“機緣”二字:“我研究玉器是從1993年開始的,當時才18歲。我是金華人,住處附近有個比較大的古董市場,每天進進出出,耳濡目染,就用零花錢買玉。我對《紅樓夢》特別感興趣,看到玉仿佛有種迷戀的感覺,于是在環(huán)境熏陶下開始自己慢慢摸索起來?!?/p>
杭州宋代玉器博物館館長何少峰
目前博物館的藏品全部是他個人的私藏,何館長說目前在展的大概有近300件宋代玉器,自己是對照資料書上的彩圖,慢慢從中區(qū)別出哪些是宋代的,哪些是唐代的。“這批玉器是在2000年以后開始收藏,逐漸形成以宋代為主的中國玉器收藏體系?!?/p>
說到哪件是鎮(zhèn)館之寶,何館長很自豪:“2011年我在拍賣會上拍回一尊炎帝神農(nóng)像。這件玉器是臺灣藏家舊藏,以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炎帝端坐在一塊太湖石上,目光深邃,神情莊嚴肅穆,姿態(tài)威武雄壯,造型精準傳神,立體感極強。底部有‘張宣造’款,這種刻款玉器是宋代內(nèi)廷玉作“物勒工名”的制度需要。依其神態(tài)、功能、玉質和雕琢的工藝特征,我認為是北宋時期宮廷文思院玉作供器。炎帝神農(nóng)是三皇五帝之一,宋代立國時,被宋太祖趙匡胤尊為感生帝,因此在展覽時我就把它作為鎮(zhèn)館之寶?!?/p>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傳統(tǒng)藏家都是深藏,出于個人愛好以及將家庭財富保值增值的需要,將藏品收在保險箱或者藏室的角落,偶爾自娛自樂慢慢把玩、欣賞、研究,并希望后代傳承接手。但是時代在變,一眾藏家們將自己的藏品以及在收藏過程中發(fā)掘、體會的文化內(nèi)涵,通過“物”的形式展現(xiàn),最終達到傳播文化的目的。
場地之難是許多收藏家最頭痛的事。余杭人金洪良的江南古陶博物館,是2018年10月開辦的,免費向公眾開放。據(jù)他介紹,藏品的年代跨度從萬年前的上山文化一直延伸至清代,器型上有罐、釜、鼎、壺、杯、尊等各種樣式,用途上有生活器皿、文房用品、祭祀禮器。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博物館面積不大,約300多平方米:大大小小的古陶瓷器按年代分門別類,標注清晰。金館長說,自己收藏的東西每一件都有故事,有感情,在他眼里沒有好壞之分,每一件古陶瓷都是不同時期文明的見證。
他坦言,現(xiàn)在最怕的是搬家,前年剛搬過。因為房東一般最多租5年,后面房東要漲價或者另有他用,就意味著又要找新址,場地裝修費打水漂不說,每次搬遷都會對瓷器有損傷。
江南古陶博物館
正在為場地大傷腦筋的還有高建法。他是杭州筧橋抗戰(zhàn)紀念館館長,30年來累計投資500多萬元購買藏品,約有6000余件(主要以文獻資料為主,其中包括了抗戰(zhàn)前后的各種空軍雜志和出版物),向社會展示并免費開放。但是,高德導航上能查到的地址去年都拆遷了,記者只能到附近一條小巷的倉庫中采訪他。他兩手一攤,有些無奈:藏品打包了,新租用的場地目前出了點狀況,裝修暫停,正在和社區(qū)協(xié)調(diào)。
筧橋抗戰(zhàn)紀念館是杭州市黨員示范基地、杭州市紅色博物館、浙江理工大學實踐教育基地、杭州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等,還經(jīng)常會接待海內(nèi)外的來訪者,看到年輕人一批批前來,高建法心里很欣慰,他更堅信自己做的是有價值的事情,“現(xiàn)在家產(chǎn)空了,場地懸了,還怎么開放?”
其實愿為高建法提供場地的人也有,建德市正在打造“航空小鎮(zhèn)”,相關負責人曾多次找到老高,他們愿意出場地、人力物力,希望把紀念館藏品搬過去,長期落戶建德;浙江理工大學表示也愿意與他合作,一起建展覽館,南京方面也有人三顧茅廬……但高建法沒有表態(tài),他還是希望展覽館落在筧橋中央航校的原址邊,他說,“我的根在筧橋”。
“如果筧橋鎮(zhèn)鎮(zhèn)政府能給我一個三四千平方面積的展覽館,專門擺放這些抗戰(zhàn)藏品,更好地向外展示,我就繼續(xù)到處淘寶,補充更多藏品。”高建法還是省收藏家協(xié)會秘書長,他的心愿代表了很多藏家心聲,地方政府也有積極呼應的,無奈雙方的立場決定了態(tài)度,條件談不攏的居多。
古鎖博物館
張強盛最近松了一口氣,暫時不需要為寶貝們居無定所煩惱——他的星河古鎖博物館 margin-bottom: 2em; padding: 0px; line-height: 2.2; overflow-wrap: break-word;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Avenir, Segoe UI, Hiragino Sans GB, STHeiti, Microsoft Sans Serif,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letter-spacing: normal; white-space: normal;據(jù)老張介紹,星河古鎖博物館館藏古鎖達3000余件,從最早的秦漢時期的青銅鎖,到民國的銅鎖,歷經(jīng)唐、宋、元、明、清,直至近代,反映了中華鎖文化的發(fā)展歷程。浙北紅妝博物館藏品主要為明清時期的女子新婚所用的紅妝展品,大到從紅床、紅箱、紅桌、紅椅、紅柜子、紅轎,小到奶壺、繞線板、果盤、鑼一應俱全。
最近,他想叫女兒做一本小畫冊,把藏品的故事一一道來。無奈女兒在家管2個娃,分身乏術。場地無憂后,提升藏品質量,做好文化標簽,也要把研學游線路安排上,這是街道共建對他提出的要求。
收支無法平衡,資本與理想的博弈
東陽人郭忠良20世紀90年代就靠做生意做成了百萬富翁,為了理想把錢投給了收藏,現(xiàn)在正在苦熬中,快堅持不下去了。走進龍塢轉塘街道慈母橋村189號,是一座3層樓廠房改造的弘德堂,堂主郭忠良等在門口,頭銜是杭州百子文化藝術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這里地方小,是個倉庫,他一直想建百子民藝館未果。浙大土木系畢業(yè)后,分配到金華一建干了幾年后下海經(jīng)商,賺了錢后專注收藏明清老物件,今年是他60歲的本命年。
記者采訪郭忠良(左)
說起收藏經(jīng)歷,是從2000年開始的,老郭在老家有機會接觸到木雕工藝,又因走南闖北接觸了一些明清家具,從一開始的輕視,到慢慢喜歡,再到癡迷收藏,先后賣掉4套房產(chǎn)投入收藏,老郭成了半個明清家具專家,他的收藏定位于古代民間的一些生活器物。“如果再不加以重視、保護、保管,那我們的子孫后代,恐怕就看不到這些東西了,他們再也不會知道自己的先輩們以前使用過什么東西了?!彼J真地對記者說,有幾分悲壯。
老郭選擇了幾個主題,作了6個系列收藏:明清老家具、古代老門窗、古代老石雕、古代木雕品、古代竹籃、古代木器小件(桶子和盒子)。上萬件的老物件就堆在這三層樓的廠房里不見天日,建立一個民俗博物館讓觀眾來欣賞是一個最好的形式了,但一直未能如愿。
老郭說這些年主要精力都在收藏上,生意早就不做了,三年疫情更是坐吃山空,每年數(shù)十萬元的房租壓力讓他吃不消,幸虧老婆支持他。他四處找各級政府,包括文旅部門、街道社區(qū),都沒法提供他想要的3000平方米的免費場地,條件談不攏,心力交瘁的老郭向記者發(fā)問:“你是第一個來采訪我的記者,聽我訴苦,自己用一輩子的積蓄收購了這些明清老物件,現(xiàn)在房租都要付不出了,玩收藏真成了一條不歸路,是社會錯了,還是我錯了?”
老郭的收藏品
記者在和何少峰交流過程中,他也感嘆辦館非常不容易:首先要有獨特的藏品,沒有二十年以上的收藏積累,不斷研究、發(fā)掘藏品的價值就沒有開館的前提;其次辦館需要很多外在的支援,比如場地、人工、生產(chǎn)資料等等,還需要一個志同道合的團隊,共同發(fā)掘、研究推廣這段文化。玉器館辦館過程中也經(jīng)歷了各種努力和心酸,藏品的沉淀、內(nèi)容的發(fā)掘、團隊的打造、場館建設、展覽策劃、社會推廣等等。
“人家說,辦博物館是收藏家對社會貢獻的終極目標,就像文人著書立說一樣,他會把自己的思想和意識形態(tài)等最美好的東西都展示出來。這個過程雖然十分艱辛,但是向社會輸出文化也帶來許多學習和快樂。宋代玉器博物館成立后不久,全國的文博單位、藝術機構、拍賣行、收藏家都到館里來學習交流,比如包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等在內(nèi)的許多國有博物館都組團在我們這里參觀交流。我感覺一切付出都很值得?!?/p>
作為一家民辦博物館,目前運營情況如何,可以做到收支平衡嗎?何少峰說:“宋代玉器博物館成立到現(xiàn)在兩年多了,一直都是公益辦展,從場館打造開始,都來源于我的個人投資。我自籌資金投資維持博物館運營的同時,館內(nèi)也在開發(fā)研制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做學習論壇、課題課件等創(chuàng)收項目?!?/p>
宋玉文創(chuàng)產(chǎn)品
何少峰也承認,文創(chuàng)暫時還不可能對博物館的建設運營產(chǎn)生多大積極作用,目前實現(xiàn)不了收支平衡。
許多藏家對記者說,是熱愛和情懷讓他們一直堅守初心。所以較之國有博物館顯得更仔細用心,畢竟把藏品當做自己的孩子,對于它們背后的故事都甚為了解,故而在展陳時能夠將故事娓娓道來。
民辦博物館的訴求,“借東風”是大勢所趨
杭州宋韻專家李飛曾寫過一本書《別讓收藏玩死你》,對其中資本與理想的博弈頗有見地,他對記者說:“辦博物館是很多收藏家的終極夢想,但辦博物館比著書立說更難,它面向社會大眾,接受普羅大眾的檢驗、審視、批評,一絲的疏忽與不足,就會引來社會各界的質疑與抨擊。有些私人博物館在辦館選藏品的過程中出了問題,被社會大眾詬病,故而博物館首先要保證藏品的真、來源的合法,不能瞎吹牛。第二,還要通過社會法則綜合各種力量去辛苦運作,作為收藏家來說有機會把私藏轉為公共文化產(chǎn)品展示給廣大民眾,承擔社會教育功能,國家才會扶持你。如果只想著向政府要免費場地,要幫扶政策,卻為自己謀私利,就走歪了。”
與國有博物館比,民辦博物館有這些先天不足:國有博物館是“文化事業(yè)單位”,而民辦博物館被定性為“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由于是非企業(yè)單位,不允許有經(jīng)營一項,在年審財務報表上既不能夠出現(xiàn)盈利,也不能夠出現(xiàn)虧損,但在繳納城市各種能源使用費時,卻按照經(jīng)營性企業(yè)標準執(zhí)行;由于是“民辦”身份,民辦博物館在規(guī)劃建設、土地征用、財政補貼方面很難得到國家和各級政府的支持。民辦博物館與公共博物館都一樣承擔著社會教育的功能,但國家很少給民辦博物館財政撥款,民辦博物館自身要生存卻沒有經(jīng)營權。
在歐美發(fā)達國家,針對私立博物館的財稅支持政策非常成熟。如美國的私立博物館在法律上被稱為民間非營利性組織,可以向美國國稅局提出申請,通過組織評估和運行評估獲得免稅資格,其稅收優(yōu)惠政策主要在于:慈善性捐贈的稅收減免;免征投資收益稅和財產(chǎn)稅;對運營收入或來自門票、銷售、餐飲、停車或其他費稅的收入實行稅收優(yōu)惠。在法國,如果企業(yè)出資成立基金會建博物館,政府會為該企業(yè)免稅60%。
管理不到位也是另一方面原因。近幾年,國家有關部門雖然先后出臺了《博物館管理辦法》《關于促進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意見》等政策,鼓勵非國有資本進入博物館領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辦博物館的發(fā)展,但這些政策由于不是法律,也不是行政法規(guī),很多優(yōu)惠措施無法量化,難以落到實處。實際上更多的是將民辦博物館作為開辦者的個人行為,有能力則辦,無能力則關。
浙江東方博物館館長董利華有著多年的民營博物館運營經(jīng)驗和感受,他們這個館是出于教育、研究、欣賞的目的,由浙江龍潤置業(yè)有限公司(社會力量)投資,通過個人收藏、標本、資料等資產(chǎn)依法設立并取得法人資格,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機構,是一家民辦非企業(yè)單位。他覺得民營博物館最大痛點不是沒有固定場地,而是所有收藏品產(chǎn)生的成本無法進入企業(yè)核算成本,企業(yè)同時還要產(chǎn)生25%所得稅的額外負擔。
浙江省文物局博物館處副處長趙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管理者角度來看,非國有博物館最大的痛點是藏品合法來源和藏品賬冊、藏品檔案不清晰、不規(guī)范,管理難度較大,很多民辦博物館一方面希望各級政府能夠提供政策扶持,如加大財政扶持、提供免費場地等,一方面又希望放寬甚至避免監(jiān)督管理,國家有限的文物保護財政資金更多地投向藏品來源清晰和藏品賬冊、藏品檔案規(guī)范的國有博物館。省里計劃今年醞釀的十佳非國有博物館的評選活動,就是因為這些痛點難點無法有效解決,導致爭議不決,從而暫時擱置。
對此,浙江東方博物館館長董利華說,建議主管部門對現(xiàn)有民辦博物館做一次排查,具備條件、符合要求的,政府扶持開放。不具備條件自行開館的,政府與主辦方可采用聯(lián)合辦館的方式,比如政府出場地、主辦方出藏品的形式,進一步規(guī)范辦館。他同時建議可由國有博物館以結對幫扶的形式,規(guī)范幫扶指導民辦博物館運行走向規(guī)范化、市場化、長久化發(fā)展。
臨平古墨硯臺博物館館長洪順榮說,他的館不大,這些寶貝多數(shù)都是在運河沿線、小鎮(zhèn)、小村中收來的,有著與運河很多因緣關系。他希望民辦博物館要團結起來,僅憑一己之力是有限的,要學會“借東風”是大勢所趨。這是多數(shù)民辦館館主的心聲。
洪順榮收藏的安徽歙縣龍尾山天池硯(宋)
民藏政扶的溫州探索,規(guī)范化制度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部東甌史,半部在塘河。溫瑞塘河是溫州人的母親河,近年來,為充分挖掘塘河豐富獨特的地域文化、人文資源,發(fā)動社會力量參與展館建設與項目經(jīng)營,推行“民辦政補、民藏政扶”的辦館模式,在塘河沿岸建成了溫州市青燈石刻藝術博物館、琺瑯彩藝術博物館、園藝術館、博山美術館、東經(jīng)紙文化藝術博物館等7家民辦博物館,成為走出民營館困局的有益探索。
甌海區(qū)的探索是這樣的:首先是強化政策保障,出臺《溫瑞塘河(甌海大道-南白象段)沿河民辦博物館建設方案》,對建設過程中的土地、資金、開放、績效、服務等方面的情況作出具體規(guī)定。一是明確財政獎補,由區(qū)政府財政按展陳面積500元/平米的標準給予建設補助,備案登記后另有開放補助、社會教育活動補助等;二是分離“使用、所有”雙權,社會力量與政府雙方簽訂投建合約,政府提供民辦博物館建設用地,產(chǎn)權歸政府所有,各館按需自主建設,擁有30年免費使用權,并要求館內(nèi)展示面積須占建筑面積65%以上,管理配套用房面積不高于35%;三是嚴格遴選招建,通過媒體刊登招建公告,本著“同類型場館不重復建,特色類專題型場館優(yōu)先建”原則,成立考評組量化打分,擇優(yōu)建館;四是完善運營機制,明確法人單位或個人均可自愿辦館、自籌資金、自主建設,每年向公眾免費開放300天以上,開展文化普及等非盈利性活動。
引導社會力量共建公共文化新陣地,一直搶吃頭口水的溫州人社會力量辦文博先行先試一步,社會反響良好。如溫州市青燈石刻藝術博物館持續(xù)固定時間推出青燈市集品牌活動,已成為引領溫州市民文化風尚的標桿市集;博山美術館通過展覽、藝術沙龍等形式開辦公益名家大講堂、高山景行高研班等多種形式;琺瑯彩藝術館為溫州商學院等溫州高校提供實踐基地,給予青年學生實踐機會,激發(fā)他們文藝情懷。
李飛認為,溫州公開招建形成了集群效應,不僅提高了博物館的人氣,讓更多人可以共享文化資源,而且促進了沿線商圈、生態(tài)旅游業(yè)、房地產(chǎn)業(yè)發(fā)展,政府由此獲得的經(jīng)濟效益來支持民辦博物館發(fā)展,同時提高了民辦博物館自身的造血功能。
民辦博物館的生存一直面臨的是資本與理想的對弈,如何維持運營,如何不背離初心,是主辦方和監(jiān)管方都在思考的問題。希望民辦博物館多措并舉,朝著更加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方向發(fā)展。
(來源 錢江晚報)
統(tǒng)籌:梁冰 編輯:彭茜雅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