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館館藏有一件書法藝術精品,深受書法愛好者們的喜愛,它就是國家一級文物、(唐)摹王羲之草書《寒切帖》?!逗刑肥峭豸酥畬懡o朋友的一封回信,這封信為何叫《寒切帖》?是寫給誰的?信里都說了些啥?
(資料圖片)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擅長隸、草、行、楷各種筆體,他的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雄美健秀,擺脫了漢魏的筆風,自成一家,被后世譽為“書圣”。他的行書作品《蘭亭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景仰,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據(jù)傳,《蘭亭序》的真跡被唐太宗李世民隨葬于墓中。
這是已故著名書畫鑒定家徐邦達先生珍藏的元代知名書畫家趙孟頫臨摹的《蘭亭序》。新華社發(fā)
天津博物館書畫部副主任邢晉介紹,由于年代過于久遠,王羲之的書法真跡早已失傳,現(xiàn)傳世作品均為臨摹本,而在臨摹作品中,以唐代的摹本最為珍貴,因為唐摹本是直接從原跡上勾勒填墨而成,最為接近王羲之書法原貌,因此世人也將唐摹本羲之帖視同為王羲之的書法真跡。
《寒切帖》又稱《廿七帖》《謝司馬帖》,幅面不大,縱25.6厘米,橫21.5厘米,草書五行,五十一字:“十一月廿七日羲之報:得十四、十八日二書,知問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憂勞久懸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謝司馬書,不一一。羲之報。”
這是(唐)摹王羲之草書《寒切帖》。天津博物館供圖
翻譯過來的大意是:收到您的兩封信,得知您對我的問候,甚感欣慰?,F(xiàn)在天氣寒冷逼人,近來都好嗎?您長期操心勞累,我一直掛念在心。我進食很少,身體衰弱,還要勉力作書給謝安司馬,其他的就不一一說了。羲之答書。
“農(nóng)歷十一月廿七日,表明正值冬天;‘寒切’意指天氣寒冷。結(jié)合這兩點,不難解釋后人為何給這封信起名為《寒切帖》?!毙蠒x說。
“進食很少,身體衰弱,說明王羲之當時食欲很差,身體虛弱;還有一種說法是,魏晉時期服用五石散成風,王羲之也不例外,或因服用過多產(chǎn)生副作用,導致他的胃口變差,身體出現(xiàn)狀況。‘謝司馬’指的是東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謝安或是謝安的哥哥謝奕。多數(shù)學者認為,指的是謝安。因此這封信大概率是王羲之寫給謝安的回信?!毙蠒x說。
《寒切帖》是王羲之在他過世前一年所書,為研究“書圣”的風格演變提供了非常珍貴的資料和樣本,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這是(唐)摹王羲之草書《寒切帖》(局部)。天津博物館供圖
已故著名書畫鑒定家徐邦達先生稱《寒切帖》:“雙鉤淡墨填,極為明顯,觚棱轉(zhuǎn)折,備見鋒芒,精好亦不在《遠宦》之下,是唐摹善本無疑?!?/p>
“《遠宦》指的是《遠宦帖》,亦名《省別帖》,也是唐摹本羲之帖?!毙蠒x說。
這件珍貴的書法作品有著怎樣的收藏經(jīng)歷?收藏印記和跋語給出了答案。
邢晉介紹,此帖上印有“紹”“興”朱文連珠印,以及“內(nèi)殿秘書之印”的朱文印,說明此帖曾入藏南宋紹興內(nèi)府。卷尾有明代書法家董其昌和婁堅的題跋。這幅帖曾被明代韓世能、王錫爵,以及清代的李霨等人鑒藏,是一幅流傳有序的書法藝術珍品。1958年《寒切帖》入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現(xiàn)天津博物館),成為“鎮(zhèn)館之寶”之一。
(來源:新華網(wǎng) 作者:周潤健)
統(tǒng)籌:梁冰 編輯:張曉璐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