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自卑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
(相關資料圖)
因為每個人都希望獲得更好的自己或更高的成就。
只是, 強烈且持續(xù)的自卑會轉變成自卑情結,讓個體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或否定 。
久而久之,這種自我懷疑或自我否定會伴隨有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如果不及時調整,會造成生活適應困難,甚至增加抑郁的風險。
當下你能覺察到自己持續(xù)的自卑心理以及隨之而來的負面情緒,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若想進一步擺脫過度的自卑,建議你可以嘗試 自我接納 。
比如,學會 從周圍的關系中提取有關自己的真實反饋 ,避免自己的主觀理解帶來的誤差;
通過提升不足之處,達到補償作用,從而減少自卑心理。
其實,我也經常在后臺收到關于自卑是否會帶來心理疾病的疑惑。
在這里,針對“什么樣的自卑會帶來抑郁的風險以及如何抵御這種風險”,我總結了一些建議和方法:
自卑情結,可能會帶來抑郁的風險
在心理學上, 自卑是指個人體驗到自己的缺點、無能或低劣而產生的消極心態(tài) 。
這種自卑往往源于個體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比較:
跟他人的比較,產生 比不上 、 比較差 的情緒體驗;
跟理想化的自己比較,產生 無法實現 、 能力不足 的感受。
面對自卑的困擾,人們一般會出現兩種應對方式:
一是改變現狀或改變自己,通過努力來補償\"不足\",減少自卑;
二是逃避現狀,不斷告訴自己本來就不好、無法改變......
往往第二種應對方式并不會減少自卑心理,反而會因為過于關注自己的缺失而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
這種壓力會讓人 不自覺地陷入自卑的漩渦,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中形成自卑情結 。
自卑情結 是阿德勒個體心理學中的重要概念,是指當一個人面對一個他無法適當對付的問題時,他表示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出現的就是自卑情結。
這種自卑情結也被認為是 病理性的自卑 。
因為有自卑情結的人會在很多時候、很多方面、持續(xù)性地感到自卑。
比如,
我做不到:我學習不好、交際能力差......
我不值得:別人的贊美是出于客氣......
我不配:這么優(yōu)秀的人不可能會看上我......
自卑情結就像一個惡性循環(huán),讓個體逐漸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甚至是自我厭惡。
同時可能還會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如不安、內疚、抑郁等,嚴重的會導致自殘、自殺等后果。
擺脫自卑情結,接納自我
自卑的本質,是對自己的不接納。
想要擺脫自卑情結,我們就需要看破自己內心的這些\"小把戲\":
1.正確對待自卑,建立積極的自我評價體系
首先,自卑心理是廣泛存在的,我們要坦然接受自己的心理體驗。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適度的自卑可產生成就需要,轉為奮發(fā)向上的動力。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自卑心理也是推動我們前進的一種力量。
當重新認識自卑心理后,我們可以進一步建立積極的自我評價體系。
在這一步,心理學 認知療法中的“三欄作業(yè)” 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用三欄表格分別記錄事件發(fā)生時的自發(fā)想法、認知扭曲以及理性想法。
三欄法示例圖
這可以幫助我們直觀地看到對自己產生偏見的過程,了解真實的自己。
然后通過身邊真實的反饋,慢慢打破那些糟糕的想法,逐步積累積極正向的評價。
2.認清自我,接納自我
認清自我,即是要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
辯證地去看待自己的優(yōu)缺點,做到 課題分離 。
比如,別人認不認可你,跟你優(yōu)不優(yōu)秀完全是兩個課題。
我們要避免課題混淆,把別人的認可當成自我價值的評判標準。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慢慢學會接納自我。
一是 設立適當的目標 ,盡可能使自己的目標與現實接近,找到改變的希望;
二是 比較的標準要廣泛 ,避免用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
3.通過補償,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存在容易使人產生緊張感,我們可以努力通過補償來擺脫它。
學習不好感到自卑,可以通過課后練習、請教老師等方法彌補;
身材不好感到自卑,可以嘗試健身塑形,緩解身材焦慮......
這種補償作用既可以轉移自卑情緒,實現內心的平衡,還創(chuàng)造了積極的價值。
版權聲明:部分內容、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所標來源非第一原創(chuàng),請私信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及刪除處理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