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的主體。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偯娣e約120多萬平方千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世界屋脊上的巨型山系
地勢(shì)大體由西北向東南傾鈄,舉世聞名的喜馬拉雅山脈由東向西呈弧形環(huán)抱著高原最南部,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珠穆朗瑪峰8848米,是世界的最高峰。
珠穆朗瑪峰
喜馬拉雅山脈以北的岡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山脈也是一條連續(xù)延伸的巨大山系,山峰海拔高程在5500~6000米,最高可達(dá)7000米。
在喜馬拉雅山脈與岡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為一寬闊谷地,地形起伏不大,谷地高程多在3000~4000米。
再向北依次為喀喇昆侖一唐古拉山脈和昆侖山脈,山峰平均海拔也都在6000米左右。
由這些山脈所封閉的高原就是藏北高原,又稱羌塘高原?!扒继痢辈卣Z是無人區(qū)的意思。藏北高原分布著縱橫交錯(cuò)、連綿連伏的低山丘陵和星羅棋布的湖泊,以及一些河流。
阿里地區(qū)
二、水熱條件差異大,垂直氣候帶明顯
西藏地勢(shì)高亢,面積巨大,給高原帶來許多獨(dú)有的特色。
西藏氣候的特點(diǎn)是氣溫低、光照充足、輻射強(qiáng)烈,地區(qū)水熱條件差異大,垂直氣候帶十分明顯。高原氣溫比同緯度平原低得多,多數(shù)地區(qū)年平均氣溫變化在0.0~8.0°C。
梅里雪山
藏東南垂直氣候帶十分明顯,從海拔只有1000米的喜瑪拉雅山南坡河谷向上至5000米高山,氣候可劃分為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高山苔原帶和冰雪帶。
在喜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岡底斯山等有大面積冰川分布,冰川面積18307平方千米,每年冰川融水量224億立方米,是河川徑流的重要補(bǔ)給水源。
希夏邦馬峰的冰川
三、降水的地區(qū)分布懸殊
喜馬拉雅山南坡降水量十分豐富,由此向西北迅速減少。年降水量從5000毫米降至50毫米。
在雅魯藏布江下游國(guó)境附近的戴林和巴背卡,平均年降水量分別是5317毫米和4496毫米,是我國(guó)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區(qū)之一。
沿河谷向上,水汽銳減,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一帶降到1000毫米左右,由此向西北,年降水量逐漸降到600毫米以下,到羌塘高原,只有100毫米左右。
察隅
在海拔較低的藏東南,全年以雨水為主,飄雪時(shí)間很短。而在藏東北和羌塘高原,全年則以飄雪為主,只有7、8月降雨,并夾有大量雹霰。
雨水多在夜間降落,尤其在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高原無暴雨,只在帕里測(cè)得一次日最大降水量近98毫米的大暴雪。
降水年際變化不大,而年內(nèi)分配很不均勻。每年雨季4月從高原東南開始,向西到林芝一帶為4~5月,拉薩、日喀則為6月前后,阿里遲至7月。連續(xù)三個(gè)月最大降水,大部分地區(qū)發(fā)生在6~8月,最西部為7~9月,東南部為6~8月,降水量古全年的50~60%,越往西北越集中。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