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當?shù)貢r間6月22日,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表示,此前在考察“泰坦尼克”號郵輪殘骸途中失蹤的美國深海潛水器已在沉船地點附近發(fā)生災難性爆炸,5名乘員全部死亡。南都記者注意到,本次遇難的乘員中有一位法國海軍潛水員出身的“泰坦尼克”號研究專家保羅-亨利·納爾若萊,他曾經打撈出大約5500件“泰坦尼克”號沉船相關文物。
法國探險家保羅-亨利·納爾若萊。
據(jù)南都此前報道,考察“泰坦尼克”號郵輪殘骸的涉事潛水器于6月18日8時下潛,預計于當日15時重新浮出水面,但在下潛1小時45分鐘后,潛水器與考察船失去聯(lián)系。事故發(fā)生后,包括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在內的美國、加拿大的多個機構出動了大量飛機艦船,開展了搜尋工作。
22日,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官員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搜救人員使用遙控探測器在距離“泰坦尼克”號殘骸約500米的海底發(fā)現(xiàn)了多個涉事潛水器的破碎部件,這些碎片顯示潛水器發(fā)生了災難性爆炸。同天,涉事運營商“海洋之門”勘探公司宣布潛水器上5名乘員全部遇難,死者分別為該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斯托克頓·拉什、英國探險家哈米什·哈丁、具有巴基斯坦和英國雙重國籍的商人沙赫扎達·達烏德及其兒子蘇萊曼、法國探險家保羅-亨利·納爾若萊。
納爾若萊現(xiàn)年77歲,曾作為法國海軍潛水員服役22年。退役后,他進入法國海洋研究所工作,并開始專門從事“泰坦尼克”號等沉船的研究工作。曾為納爾若萊擔任編輯工作的馬蒂厄·約翰表示,納爾若萊曾在“泰坦尼克”號沉船附近潛水達到35次,并打撈回收了大約5500件沉船相關文物。文物包括了乘客個人物品和信件,這使得納爾若萊成為了世界知名的“泰坦尼克”號研究專家。
約翰表示,納爾若萊還是好萊塢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朋友,1997年卡梅隆拍攝影片《泰坦尼克號》的靈感來源就是他看到了納爾若萊拍攝的水下沉船照片。納爾若萊的朋友們表示,他“為人謙虛、性格溫和,做事膽大心細,如果沒有十足把握的地方不會去潛水”。
采寫:南都記者 周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