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山墻的安妮》可謂加拿大國民小說,馬克·吐溫稱:“安妮是繼不朽的愛麗絲之后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兒童形象?!迸c小說主人公安妮一起留在文學史和讀者曾心中的還有作者蒙哥馬利和“綠山墻”。
如今,在作者和主人公安妮的家鄉(xiāng)愛德華王子島的聯(lián)合藝術中心網(wǎng)站上線了一個大型的展覽:“《綠山墻的安妮》手稿:露西.莫德.蒙哥馬利和安妮的誕生”。線上展從一部小說、一座小島延伸出正在生長的安妮的世界。策展團隊強調:這個展覽不僅是學術的梳理,同時也是對于美術館的藏品資源如何運用、獲取與保存的一次探索。“他山之石”也提示美術館探討如何更好地調動藏品資源,使藏品成為欣賞與研究的公共資源。
蒙哥馬利手稿《綠山墻的安妮》開篇
(資料圖)
《綠山墻的安妮》中紅頭發(fā)女孩兒安妮是一個孤兒。11歲那年,她幸運地,陰差陽錯地被阿馮利(Avonlea)的一對老兄妹馬修和瑪麗拉收養(yǎng)。原本兄妹兩人想收養(yǎng)一個男孩兒幫著干農活,沒想到聯(lián)絡人搞錯了送來了一個小女孩兒?,旣惱氚寻材萃嘶毓聝涸?,但在最后一刻動了惻隱之心,把她留下了。從此,安妮有了家,在快樂與磕絆中成長起來。從最初那個自卑、倔強、愛幻想、愛說話、滿臉雀斑的瘦弱女孩逐漸成長為自信、美麗、富有愛心的少女。在馬修去世后,她毅然放棄了拿獎學金去大學讀書的機會,留在了阿馮利做一名教師,留在了瑪麗拉身邊,陪伴她。這部結構簡單,內容純凈,結局光明的小說多少年來一直溫暖著讀者的心靈。馬克·吐溫曾說安妮是繼不朽的愛麗絲之后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兒童形象。與安妮一起留在文學史上,留在讀者心中的還有她與馬修、瑪麗拉共同的家園——綠山墻(GreenGable)。許多年來,全世界各地的安妮粉絲都要探訪一下“安妮的綠山墻”。
《綠山墻的安妮》第一版
安妮的締造者露西.莫德.蒙哥馬利(L.M.Montgomery,1874-1942),出生于加拿大東部的愛德華王子島,一生著有二十余部小說,《綠山墻的安妮》是她的處女座。蒙哥馬利可以看作是19世紀英美女性作家群體中的一員。她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和文學寫作是以19世紀北美社會的發(fā)展與變革,女性的社會角色的轉換和自覺意識為背景的。因而這部小說,從作品本身到由它所延伸出的關于時代、社會地理、現(xiàn)代旅行等的信息都為讀者和學者提供了許多的路徑去解讀,以此也生發(fā)出關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加拿大社會研究,隸屬于英文女性寫作傳統(tǒng)的加拿大女性寫作等話題。
1908年《綠山墻的安妮》出版之時的蒙哥馬利
2023年1月,作者蒙哥馬利和小說主人公安妮的家鄉(xiāng)愛德華王子島的聯(lián)合藝術中心網(wǎng)站上線了一個大型的展覽:“《綠山墻的安妮》手稿:露西.莫德.蒙哥馬利和安妮的誕生”。十分難得是,這個線上展覽的展期長達五年,到2028年1月結束??梢灶A見,展覽呈現(xiàn)的珍貴的手稿,豐富的周邊材料,多樣的視覺呈現(xiàn)及清晰的學術梳理,會成為文學研究者和愛好者的寶藏,同時也是全世界安妮迷在疫情緩緩結束,還未及動身旅行之時的虛擬“朝圣”之所。
《綠山墻的安妮》手稿
由小說到線上展覽,文字轉譯為畫面的探索
其實在愛德華王子島,安妮和綠山墻無處不在。這里不僅每年有《綠山墻的安妮》的戲劇演出,與小說有關的旅游紀念品商店,及綠山墻舊居等等。然而這次的線上展,是以一個新的項目為契機,鋪展出一個多維度的“安妮的世界”。由聯(lián)合藝術中心、愛德華王子島大學羅伯森圖書館以及L.M.蒙哥馬利學院合作,得到了加拿大數(shù)字博物館的資金支持,將《綠山墻的安妮》的所有手稿數(shù)字化,上線呈現(xiàn)給觀眾。關于小說的手稿,其實在過去幾十年中陸陸續(xù)續(xù)展出過一些,但每次都是零星的局部。而這次是將571張手稿作全部的數(shù)字化呈現(xiàn)(這571張,作者都是兩面書寫,展覽團隊做了雙面掃描,因而實際在網(wǎng)站上呈現(xiàn)的是1142頁)??梢再潎@為一項浩瀚的工程。展覽團隊對手稿進行的高清掃描、文字錄入,以及對所呈現(xiàn)的全部材料(如文本、視頻、音頻、攝影等)做了注釋。每一頁的手稿起碼有一條研究者的注釋或者是作者本人的加注。展覽不厭其煩地做注釋,充實周邊材料是為了讓觀眾對蒙哥馬利、對這部小說,對真實和虛構的愛德華王子島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這些手稿按照小說章節(jié)排列,在手稿的圖片旁是對應章節(jié)的印刷體文字。這樣便于感興趣的人們去了解和辨識作者的手書。在一些難以辨認的手書旁,會有注釋,這樣的形式與中國書畫的釋文很相像。令人興奮的是,所有的手稿圖片及其他資料圖片都可以下載保存。這對研究者獲取研究資料而言,便利許多。當然,研究者在引用時,應該標明出處,對展覽團隊的工作表示尊重。展覽的首頁有一個視頻,是線上展的開幕式。
策展團隊的發(fā)言,一再強調這個展覽不僅是學術的梳理,同時也是對于美術館的藏品資源如何運用、獲取與保存的一次探索。藏品的數(shù)字化不僅是保存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獲取的一種方式,讀者和研究者可以在網(wǎng)站上下載這些數(shù)字圖片用于研究。藏品的數(shù)字化在中國,在上海的美術館中可謂一項普及的工程,每年美術館都會投入一定的經(jīng)費。然而,掃描之后的數(shù)字文件是否公布于網(wǎng)站,讓有需求的人下載使用,就不得而知了。如何調動藏品資源,使藏品成為欣賞與研究的公共資源,藏品資源利用的民主化,在觀念與實際操作的層面都是值得追問與探討的。
“手稿”部分首頁,對于手稿本身和所攝內容的研究,均在線上展示。
線上展設有六個欄目,分別是:手稿、作者、寫作過程、蒙哥馬利的小島、安妮的傳奇以及資源與鏈接。點開“手稿”欄目就可以逐頁瀏覽小說手稿。每一頁手稿上都會有幾處小圖標。喇叭圖標,點開就是與此頁相關的音頻,例如蒙哥馬利的孫女朗讀小說的開篇第一段。點開T圖標就是研究者加的注解?!白髡摺睓谀堪宋迤獙γ筛珩R利的生平及寫作研究的論文?!皩懽鬟^程”欄目介紹了蒙哥馬利寫作的場景,書寫習慣和寫作方法的研究?!懊筛珩R利的小島”和“安妮的傳奇”兩個欄目是基于小說的社會地理與歷史研究以及小說的傳播與在地研究。最后的“資源與鏈接”欄目,有點像結尾的彩蛋,令人驚喜。展覽團隊詳盡地列出了與小說、作者及愛德華王子島的相關信息和鏈接。包括了展覽合作團隊的網(wǎng)址、蒙哥馬利研究機構的網(wǎng)址,愛德華王子島上與小說相關的景點與博物館的網(wǎng)址。蒙哥馬利所有著作的出版信息以及關于蒙哥馬利、關于愛德華王子島的研究論文信息。
這是一份關于小說研究的非常充分的資料索引。如此豐富的材料,多維度的研究,將小說和作者不為人知的細節(jié)打撈出來,使人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今年年初上海劉海粟美術館展出的《慕琴生涯——丁悚誕辰130年文獻藝術展》,五大板塊,767件展品,攝影、繪畫、戲曲、電影和文學的跨媒介研究使丁悚從歷史的深處走來。無論是線上展還是線下實體展覽,嚴謹細致并且多視角的個案研究,予藝術史,予美術館觀眾都是十分有價值的。
《綠山墻的安妮》的手稿由愛德華王子島的聯(lián)合藝術中心美術館收藏。這一次,美術館做了文學館的事。對于如何將一份文學手稿進行視覺圖像的呈現(xiàn),將文學中的視覺化描述轉譯成圖像,將作者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以及故事發(fā)生地的社會地理環(huán)境以圖像的形式勾勒出來,使圖像作為落實文學想象的一種途徑,展覽團隊花了一番功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展覽主頁上有一段速寫動畫,是展覽團隊根據(jù)蒙哥馬利日記中的一段描繪創(chuàng)作的,以視覺語言的方式將文字轉譯為動態(tài)畫面。
根據(jù)蒙哥馬利日記中的一段描繪創(chuàng)作的速寫動畫(截屏)
動畫中蒙哥馬利的形象
“我清晰地記得開始寫作《綠山墻的安妮》的傍晚。那是十年前六月的一個雨天,潮濕的空氣中彌漫著芳香。我坐在廚房餐桌的一端,雙腳擱在沙發(fā)上,靠著西邊的窗戶。想讓最后一抹余暉照到我的本子上。”動畫片通過作家的小貓的運動視角帶領我們一步步走近正在寫作的蒙哥馬利。當然,作者蒙哥馬利本人也是一位對現(xiàn)代視覺呈現(xiàn)饒有興趣的實踐者。她留下了的大量的照片和剪貼本為展覽實現(xiàn)最大化的視覺展現(xiàn)提供了可能。
1934年11月9日的蒙哥馬利日記,日記邊是伊芙琳.內斯比特的照片,美國藝術模特兒。
從蒙哥馬利的視覺文獻,看20世紀初的愛德華王子島
蒙哥馬利兩歲時母親去世,她被送往愛德華王子島卡文迪什的外公外婆家,在那里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直至結婚以后隨丈夫搬離??ㄎ牡鲜驳貐^(qū)是典型的英格蘭和蘇格蘭后裔的鄉(xiāng)村社區(qū)。學校、教堂、商店成為鄉(xiāng)村人們聚會交流的場所。而蒙哥馬利外婆家的廚房則是當?shù)氐泥]局,那時人們常常把郵局設在某人家的廚房。這個小小的郵局不僅是郵件、報紙刊物的散發(fā)處,也是社區(qū)里流短蜚長,小道消息的交匯處。蒙哥馬利身在其中不僅獲得了閱讀的便利,還能接收到各種信息。她非常愛看書,喜歡講故事,自己也會被編織進故事里。蒙哥馬利將書本珍視為白日夢和想象力的入口。她說:“我的生活從來沒有枯燥的時候,在我活躍的想象中,有一本通往奇幻仙境的護照,一瞬間就可以不受時空阻隔地踏入奇境。這也是安妮的想法?!霸谶@本帶有自傳性的小說中,蒙哥馬利和安妮,卡文迪什和阿馮利常?;ハ嘟化B,很難辨別現(xiàn)實與虛構。這也使得作者留下的大量的攝影和剪貼畫具有雙重的含義,它既是作者記錄的現(xiàn)實之境,又可以對應到小說里的故事發(fā)生地,從某種意義上好像成為了小說的插圖。蒙哥馬利喜歡寫日記,并且將她在家庭郵局中的一些雜志里的圖片剪下來貼在本子上。蒙哥馬利受到外婆的影響,熱衷于園藝。在早期的剪貼本里有一些被剪下的彩色花朵,她把這些花貼在詩歌的旁邊,流露出斑斕的少女心思。
蒙哥馬利《藍色剪貼本》第70頁,一個穿著泡泡袖長裙·的女人。在小說中,安妮就非??释苡幸患鋸埖呐菖菪涞拈L裙
蒙哥馬利早期的剪貼本,把鮮艷的花朵剪下貼在詩歌的旁邊
同時蒙哥馬利也熱愛攝影,她留下了幾百張照片。通過進行視覺攫取的實驗來抓住對她而言意義非凡的卡文迪什。她樂于拍攝“情人的小徑”和卡文迪什的海岸,并且在家里的簡易暗房中手工沖印,有時還為照片著色。像蒙哥馬利這樣來自于歐洲移民中等家庭的女孩子可以進行大量的攝影實踐并擁有自己的暗房,掌握不錯的拍攝、沖印和著色技藝。
蒙哥馬利拍攝的卡文迪什蜿蜒的“情人的小徑”。
可以推測,攝影在當時的愛德華王子島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展覽中所標拍攝時間最早的一張照片是1897年,蒙哥馬利拍攝坐在花園里的外祖父母攝影是蒙哥馬利長久的愛好,在外婆去世之后,她和丈夫搬到安大略。之后,她會常?;貋?,依舊不斷地拍攝她眷戀的卡文迪什。
蒙哥馬利拍攝外婆家的花園,約1897年
蒙哥馬利拍攝愛德華王子島卡文迪什的“情人的小徑”,1920年手工著色
蒙哥馬利和安妮都“生活”在愛德華王子島?!拔页3B犝f愛德華王子島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我經(jīng)常幻想自己就住在這兒,可是并沒有料到真的會有這么一天?!卑材輨傄姷絹斫铀鸟R修時禁不住說了起來,這也是蒙哥馬利的心聲。
盡管是一本虛構的小說,但作者把自己生活的點滴都注入其中,如果拿著蒙哥馬利的生平經(jīng)歷來比照小說中的安妮,一切是多么相似,但小說不是“真”的?;蛟S是小說里的愛德華王子的確存在,作者的每一處描繪又常常能找到原型,多少年來安妮的粉絲都不遺余力地要來探訪與“朝圣”,尋找安妮的阿馮利,尋找綠山墻。我的鄰居戴維先生說,他女兒小時候讀了小說就一定要去島上尋找安妮的家,她堅信安妮是真實世界里的女孩子。小說里的愛德華王子島是以蒙哥馬利的身份和閱歷寫就的,它與現(xiàn)實中的小島互為鏡像。
小說之外的故事,現(xiàn)實中的“綠山墻”
作者也說除了“情人的小徑”確有其事,其他的一切都是根據(jù)現(xiàn)實素材和個人想象剪裁重新縫紉而成的。隨著小說的風靡,為島上帶來的大量的游客,到了1930年代夏天的周末,上百輛汽車停在了卡文迪什的海邊,看一眼安妮的綠山墻成了游客們的仲夏夜之夢。這座L型,綠色木制面板外立面的坡頂小屋,具有19世紀末小島農舍的典型模樣,大概是加拿大最著名的房子了。與此同時,蒙哥馬利、綠山墻、卡文迪什和愛德華王子島統(tǒng)統(tǒng)被卷入了這場旅游的熱潮,使小說之外的真實故事也相當精彩。
蒙哥馬利外婆家的廚房內景
1890年代,蒙哥馬利外婆家的小屋,作者站在樹下,靠左邊。
綠山墻,在現(xiàn)實中并沒有這一間小屋,是作家根據(jù)卡文迪什的一些農屋創(chuàng)造而成的,這其中就包括她的外婆家,安妮就“誕生”在外婆家的廚房。綠色是作者設計的,代表著溫和和美麗的自然。由于不堪忍受游客的打擾,這間農舍后來的主人干脆把房子推倒,只剩下了地基和廚房。
蒙哥馬利外婆家小屋的地基
與此同時另一座綠山墻出現(xiàn)了,這也是小說中綠山墻的原型之一。房子的主人宣稱這就是安妮的家,做起了一門旅行的生意,出售作者簽名的明信片,并在夏天提供住宿。對于此時已經(jīng)搬離小島,卻又對家鄉(xiāng)充滿眷戀的蒙哥馬利而言,有一處與自己的童年與自己的小說緊緊相連的小屋,總是令人欣慰的。她沒有責怪房主,也漸漸把那里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蒙哥馬利在小說里描繪的烏托邦式的田園風光極大地推動了當?shù)芈糜螛I(yè)的發(fā)展,此時作家也在日記里為卡文迪什的日益商業(yè)化而惋惜。
大約1900年,蒙哥馬利手工著色的外婆家的小屋,紅色的圈標出了廚房,即家庭郵局和蒙哥馬利寫作小說的地方。
1936年,加拿大國家公園籌備處的官員來到愛德華王子島選址。他們被綠山墻景點吸引,看到了大眾旅游業(yè)的前景,他們將綠山墻納入國家公園,并深信只有政府機構才能很好地管理如此規(guī)模的大眾旅游。國家公園持續(xù)不斷地把綠山墻從一間小島農屋改造成蒙哥馬利想象中的田園景象,美化和馴化當?shù)刈匀痪坝^?;▓@代替了菜園,高爾夫球場代替了農田。筆直的林間小路被重新設計路線,蜿蜒伸展的小路才具備浪漫的氣息。
1930年代,蒙哥馬利最后的愛德華王子島之行
愛德華王子島賦予了蒙哥馬利以寫作靈感與激情,而小說的成功也使小島在旅游經(jīng)濟的促動下以小說里的虛構場景為藍本被不斷改造。自然塑造了作家的思想,反過來作家的想象,讀者的期待和旅游經(jīng)濟的需求等等因素也塑造和修改著自然景觀。成為讀者心中的安妮的世界,成為蒙哥馬利筆下的安妮的世界,成為安妮自己的世界,成為國家公園理解的安妮的世界成為了這部小說還在延伸的續(xù)集?!毒G山墻的安妮》深深地卷入了愛德華王子島的自然景觀改造和經(jīng)濟發(fā)展。
安妮的樹莓汁
冬天正在過去,春天即將到來,愛德華王子會在夏天迎來旅行的旺季。游客們走在夏洛特鎮(zhèn)的皇后大街可以看到“綠山墻的安妮巧克力店”,也可以在超市里買到安妮的樹莓汁。迄今為止,我嘗過兩款因小說而著名的食物,一款是普魯斯特的瑪?shù)铝盏案猓硪豢罹褪前材莸臉漭?。如果你有機會去愛德華王子島旅行,可以試著喝一喝,不過但愿不是瑪麗拉錯灌在里面的紅葡萄酒,否則你會和戴安娜一樣喝的醉醺醺,一不小心跌入“安妮的世界”。
綠山墻的安妮巧克力店
(作者 王欣 來源 澎湃新聞)
統(tǒng)籌:梁冰 編輯:許怡童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