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檔,電影《長空之王》熱度最高,據燈塔專業(yè)版數據顯示,五一檔影片18日開啟預售,截至4月26日13點,《長空之王》預售破8500萬,并登頂近五年來五一檔預售票房榜。
《長空之王》由劉曉世導演,桂冠、劉曉世編劇,王一博、胡軍等主演,首次聚焦新時代空軍試飛員,揭秘最新型戰(zhàn)機的誕生幕后。除了驚心動魄的試飛過程,還有殲-20、殲-16等新型戰(zhàn)機首登大銀幕,引起觀眾廣泛關注。
從技術封鎖的年代一路奮力追趕,如今中國制造的戰(zhàn)斗機已成為大國強軍的重要名片。一款戰(zhàn)斗機的正式列裝,背后不僅有無數科研人員的努力,也需要試飛員們一次次對飛機的安全邊界和極限狀態(tài)進行測試。
【資料圖】
電影《長空之王》正是聚焦最先進戰(zhàn)機誕生背后的故事,將鏡頭對準空軍試飛員這一鮮少出現在聚光燈前的群體。
影片中,雷宇(王一博 飾)等優(yōu)秀飛行員經過嚴苛選拔正式成為試飛員,他們在隊長張挺(胡軍 飾)的帶領下,參與到最新型戰(zhàn)機的試飛,這是非常艱巨而又危險的任務,特別是在高空之中,當發(fā)動機測試出現危險,試飛員依舊不肯放棄,一次次與死神過招,只為獲取最極限的數據。
“感謝電影讓我了解到偉大的試飛員?!贝饲笆子扯Y上,很多觀眾都感慨表示第一次知道試飛員這個職業(yè),真是既讓人嘆為觀止,又忍不住為他們捏一把汗,真正是“刀尖起舞”。
“夠硬、夠燃、夠有型”,也是不少觀眾的感受。他們表示,能在大銀幕上近距離看到殲-20、殲-16等尖端戰(zhàn)機,真的太激動了。
【導演說】“長空之王”有兩層含義
對觀眾來說,航空題材片一直都很稀缺。關于《長空之王》的創(chuàng)作拍攝,劉曉世導演從創(chuàng)作、拍攝等方面做了一些揭秘。他表示,航空題材片不僅僅關乎電影工業(yè)水準,更指向了一個國家的航空工業(yè)硬實力,“從望塵莫及、望其項背到并駕齊驅的進階,能把隱姓埋名者干的驚天動地事拍成電影,是我們這代人的幸運?!?/p>
問:為什么會想到拍試飛員?電影創(chuàng)作契機是什么?
導演:我從電影學院畢業(yè)之后就一直在航空工業(yè)上班,對造飛機的人、試飛機的人都非常熟悉,包括艦載機試飛員、直升機試飛員、轟炸機試飛員。而且跟一些試飛員也是朋友,對他們的工作、情感、生活都比較了解,加上自己又非常喜歡軍事,特別喜歡飛機。
試飛員們一次次突破身心極限,去挑戰(zhàn)旁人眼里觸目驚心的試飛科目,飛出成熟的戰(zhàn)機更好地守護我們的天空。但是我發(fā)現現實中,這個群體并沒有被很多人知道,于是便產生了拍攝一部影片讓更多人走近試飛員這一神秘而偉大群體的想法。
問:為這部電影做了哪些準備?電影里的人物有真實原型嗎?
導演:影片籌備前期,我們從學員階段的飛行員開始采訪,也采訪了很多試飛員及各類工程師、設計師,采訪超過300人。
在劇本階段,就有退役試飛員介入了。拍攝的時候,因為操作這部分是非常專業(yè)的,現場每天都有退役試飛員指導,他們不但要教演員按照規(guī)定的流程操作,還要跟演員講感受,幫助演員去理解,這樣才能很好地呈現到表演上。
電影中,幾乎每個人物身上都有真實人物、真實經歷的影子。比方說主角雷宇,他就有中國年輕90后試飛員身上的一些典型特點,青春、熱血,更加理想主義,他們把飛行當成一種熱愛,當成一種愛好去踐行。
問:這次《長空之王》中主要出現了哪些機型?
導演:參與拍攝的主要是三個型號的飛機:殲-10c、殲-16、殲-20。在空軍和航空工業(yè)的大力支持下,很榮幸影片能將這些新型戰(zhàn)機呈現在大銀幕上。
過去10多年,我拍過不少飛機,我覺得飛機是有生命的,有時候它像一個很酷、很安靜的武士,但有時候又像一個很暴躁、很勇猛的猛獸。從工業(yè)設計的角度來講,我覺得殲-20、殲-16、殲-10c都是非常有魅力的。
問:電影中設置的試飛院和烈士陵園,其選址一個在戈壁灘,一個在雪山上,這樣設定有什么特別的用意?
導演:試飛,是一個與工程師、設計師等多方配合完成的工作,但對試飛員來講,這個工作本身還是很孤獨的。他不像前線的戰(zhàn)斗員可以大機群或者有長機和僚機之分,往往就是一個人,我就想在電影中表現他們的這種孤獨、勇敢、無畏。
第一次在飛機上俯瞰西部那些地表時,我很震撼,那些沙漠、戈壁、山川、河流一下被抽象化了,就像人的血管和經脈一樣,自由延伸,很酷,像一幅畫。一架小小的飛機在上空飛行,很美很孤獨,也很浪漫。
問:關于片名《長空之王》,如何理解這四個字的含義,尤其是這個“王”?
導演:“王”則有兩層含義,第一層講我們的殲-20。殲-20全世界都為數不多,現在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能夠開發(fā)最新一代的隱身戰(zhàn)斗機。殲-20這款飛機在全世界范圍來看,是中國人一個特別了不起的突破。
另一層含義,就是殲-20這些尖端戰(zhàn)機背后的航空人們。中國戰(zhàn)斗機的發(fā)展背后,離不開一代代科研人員、試飛員等航空人的前赴后繼和無悔堅持。
【試飛英雄說】感同身受“看到曾經的自己”
電影《長空之王》濃縮呈現了波瀾壯闊的中國試飛故事,而現實中每一個試飛員都是電影“真正的主角”。此前首映禮上,多位現實中的試飛英雄也到場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殲-8首席試飛員王昂表示,電影反映了我國航空發(fā)展歷程和試飛員的真實生活,在他從事試飛事業(yè)的20年里,電影中出現的很多險情他都遇到過。他還動情分享了在試飛殲-8時遭遇的生死瞬間,“當時綁的安全帶都被扯斷了,腦袋被重重撞在座艙蓋上,瞬間血從臉頰滑落?!备膳碌氖?,他的眼睛隨之出現“黑視”,視線模糊,嚴重時甚至什么都看不見。但他那一刻只有一個想法:一定要將戰(zhàn)機開回地面。最終王昂憑借他僅存的意識堅持將飛機降落在跑道上?!笆紫饶阋獰釔?,因為熱愛才心無雜念”,這是支撐他屢次遭遇險情仍在天空翱翔的動力。
殲-20首飛試飛員李剛稱,觀影結束后仍沉浸在電影的震撼和感動中,他說電影不僅真實地向大家展示了試飛員和當代軍人的風采,更展示了航空工業(yè)的飛速發(fā)展,“一瞬間將我拉回了與戰(zhàn)友并肩試飛的日子,回想起了那些充滿激情的歲月”。片中有一場戲,張挺(胡軍飾)邀請試飛院的同事們來自己家吃餃子,這勾起了李剛的回憶。有一年的冬至,他和戰(zhàn)友約定任務結束就回家包餃子吃,可直到天黑他也沒能等到戰(zhàn)友平安歸來。后來,他也像影片中的角色那樣,要再飛一次戰(zhàn)友出事的航線,驗證事故的原因,而這意味著加倍的風險,但他說“再大的悲傷已經無濟于事,能做的就是替戰(zhàn)友完成他最后的任務”。
殲-10首席試飛員雷強則直呼“熱血沸騰”,他表示影片中對險情的還原度極高,真實傳遞出了我國試飛員的精神和氣魄。
試飛英雄們用一次次同死神的過招,換來我們的萬里晴空。試飛英雄、我國首批“功勛試飛員”黃炳新將犧牲的試飛英雄比作一座座豐碑,“他們永遠激勵著新的試飛員繼續(xù)前進”。
(來源:紫牛新聞 作者:孔小平)
統籌:梁冰 編輯:張曉璐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