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全息閱讀空間,引領讀者多維度領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上圖東館,在“羲之鵝”陪伴下閱賞典籍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施晨露
步入上圖東館四樓手稿主題館,讀者曉丹發(fā)現(xiàn)了一張造型有些奇特的桌子,更稀奇的是,端坐在桌子前的“讀者”竟是一只大白鵝。走近一看,這只大白鵝玩偶的脖子上掛著一張名牌,上面寫著“羲之鵝”。
和曉丹一樣,最近走進上圖東館的很多讀者會被手稿主題館的陳設所吸引。復旦大學古籍所古典文獻學博士畢業(yè)的館員王弢介紹,這是為手稿主題館閱讀書寫活動第七期“紀念王羲之蘭亭修禊1670周年”的主題特別設置的。流線型的桌子被命名為“曲水流觴”閱讀桌,桌面上放置鵝形暖色閱讀燈,桌間點綴清雅的文竹盆景,象征身處“茂林修竹”的意境。
為什么會有鵝?原來,《晉書》中記載王羲之“性愛鵝”,其愛鵝軼事在民間家喻戶曉。這片閱讀區(qū)的溫馨提示牌,包括大白鵝脖子上的名牌都是由王弢手書手繪的,“希望傳遞給讀者一份真誠和溫情,讓桌椅陳設不僅具有實用功能,還能具有審美價值和情感交流的功能。”聽完介紹,不少讀者感慨,“既有趣,又長知識了。”
今年是蘭亭雅集1670周年,王羲之誕辰1720周年,上海圖書館東館手稿主題館近日推出特別策劃,呈現(xiàn)整套沉浸式體驗裝置,營造美育大課堂的“氛圍感”。讀者可在“曲水流觴”桌旁書寫所思所感,在“羲之鵝”的陪伴下閱賞典籍,在《翰墨瑰寶》中揣摩“書圣”筆意,在專題講座中汲取知識營養(yǎng)?!跋M烙?、閱讀、書寫和創(chuàng)作可以融入日常生活。”活動策劃者、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手稿文獻整理研究部副主任劉明輝說。
在“曲 水 流觴”閱讀桌對面,館員手繪的“蘭亭”主題板報,成為讀者駐足逗留和瀏覽的熱門“景點”。“00后”館員華倩云負責編輯并手繪每期主題板報,無論是共讀名篇、摘錄好文,還是緬懷手稿捐贈者王智量、楊苡、吳宗錫等文化文學名人,小小主題板報凝結了濃濃的情感和智慧。
桌面開放陳列《翰墨瑰寶:上海圖書館藏珍本碑帖叢刊》相關專輯,各年齡段的讀者都可在這里共讀典籍,共賞藝術,尋得共鳴。
近日,位于上海圖書館東館南側的國內首個“悅讀森林”已向讀者開放,在整體保留森林原貌的基礎上,植入“林蔭閱讀+森氧漫步”的功能。手稿主題館為此策劃了“漫步東館悅讀森林——分享你與詩詞最接近的時刻主題征文”,“曲水流觴桌”的設計特色與“悅讀森林”環(huán)形穿林棧道特點相呼應,推薦讀者在賞讀藝術典籍的間隙,漫步林中棧道,回憶自己與詩詞最接近的時刻,完成一次審美的“微旅程”。
“剛畫完板報,就有第一位讀者交來了自己的臨帖作品?!比A倩云回憶道。主題板報旁的位置留作展示讀者臨帖作品和手書心聲感悟,1992年出生的趙津給了館員們一個驚喜。
趙津從事餐飲工作,業(yè)余愛好書法臨創(chuàng),一到輪班休息日,他總是從位于楊浦的家中來上圖東館閱讀、學習。近期,他正在學臨懷素的法帖,也臨習過王羲之的作品?!翱吹金^員出活動板報,挺感興趣,就到3樓閱讀廣場用隨身攜帶的宣紙和筆墨書寫了全篇《蘭亭序》?!别^員把趙津的作品張貼出來,立刻引來其他讀者欣賞、拍照。
“親近筆墨是書寫的第一步,讀者可以將自己平日臨王羲之書法字帖的習作攜帶至手稿主題館,對尚未購置筆墨紙硯的讀者,我們也備有《蘭亭序》水寫布,提供給讀者在現(xiàn)場練習?!北局苋?,手稿館館員、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趙其令將帶來“領略王羲之書法的藝術之美——從夏衍先生珍藏的‘揚州八怪’書畫談起”講座。館員從文獻編目著錄的后臺走向前臺,用所學所長服務更多讀者,不斷刷新人們對圖書館員的印象。
圍繞文化名人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手稿主題館專辟的閱讀書架區(qū)精選近2000冊書籍提供開架閱讀。手稿影印本是重點設置的特色書籍,現(xiàn)有426冊在架,全部開架陳列。
東館開館以來,手稿主題館已舉辦六期閱讀書寫活動、九場分享會和講座。“在大閱讀時代的背景下,我們希望營造一個全息閱讀空間,構建全時空、全場景、全介質、全員、全體驗的知識交流模式。不僅展品可閱讀,展區(qū)設計、裝置、活動也都可閱讀,引領讀者多渠道、多維度領略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魅力,了解上海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和特色?!眲⒚鬏x介紹。
(來源:解放日報)
關鍵詞: 上海圖書館 曲水流觴 傳統(tǒng)文化 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