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賢不避親意思是指:推舉賢能的人可以不用避開親近的人。出自【呂氏春秋】的【去私】一典故,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晉國人祁黃羊和晉平公的對話。晉平公問祁黃羊,南陽沒有縣令,誰可以擔(dān)任呢?祁黃羊說解狐就可以,而解狐卻是祁黃羊的仇人,可見舉賢不避仇。后來晉平公又問誰可以任職尉,祁黃羊說祁午可以,晉平公說那不是你兒子嗎,祁黃羊只說誰適合擔(dān)任這個官位,而不在乎擔(dān)任的人是誰。可見舉賢不避親。后來這兩個人都是很有能力的人,百姓也為之稱贊,甚至說這樣的舉薦賢能很是公平。如堯舜禹禪讓賢能,而并非將權(quán)利傳給自己親近的人,這就是真正的公平。
墨家有個能人名字叫腹純,居住在秦國。因?yàn)榍鼗萃鹾苁亲鹁此?,即使他的兒子殺了人,秦惠王也沒有怪罪腹純,甚至還打算放過他的兒子一條性命。雖然腹純年事已高,也只有一個兒子,仍然遵守禮制(殺人償命),不徇私枉法,大義滅親。親自處死自己的兒子,世人都說他公平。
廚師之所以為廚師,是因?yàn)樗恍枰龀雒牢兜氖澄锞托?,但是卻不能去吃自己做的食物。因?yàn)橄胍?dāng)一個廚師,他要會做飯,他心里也知道做出什么樣的飯,如果再去吃自己做的飯,一是不思進(jìn)取,二是玩忽職守。在其位,謀其事,知法犯法才是真正的違法行為,不講究公平道義。
世上秉持道義的人比比皆是,古往今來,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存在包庇,徇私枉法的行為。因?yàn)檫@樣做是違背于道義,會引起人們內(nèi)心的不公平。如今社會核心主義價值觀也寫著公平二字,可見大義。
但是,舉賢不避親本來是任用賢能才不避親人,后來許多人用這個借口,將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不管有沒有才能都給拉進(jìn)官場,為了謀利益,導(dǎo)致選拔賢能這一機(jī)制逐漸惡性循環(huán)。朝廷里出現(xiàn)一些無能無用之人,官場力量也趨于一個點(diǎn),甚至強(qiáng)于皇朝。導(dǎo)致朝野局面混亂,選舉賢能也不再公平化。還是有很多王朝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國家大權(quán)還是分給自己親人,任人唯親。所以舉賢不避親已經(jīng)是古代官員任人唯親的借口??域_了許多老百姓,奈何官說什么,百姓也就姓什么。
現(xiàn)在,班里競選班委,也是同學(xué)們選拔推薦出來的。每一個職位都是共同選舉,而不是獨(dú)當(dāng)一面,選拔自己的人。任人唯親的制度雖然還存在許多地方,但是公平公正永遠(yuǎn)是我們內(nèi)心堅(jiān)守的道義,舉賢不避親這個制度也是與世長存的。
關(guān)鍵詞: 舉賢不避親 舉賢不避親什么意思 舉賢不避親有什么典故 舉賢不避親出自哪里